China Reactive halogen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study (CROSS)

我国东部沿海大气活性卤素物种观测与模拟研究

项目团队 Project Team

王珊珊 Shanshan Wang: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成分立体探测与大气化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自然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以一作/通讯(含共同)发表SCI论文50篇,包含NSR、ES&T、ACP、JGR-Atmos.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0项。担任美国光学学会超光谱成像与环境探测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青年编委等;曾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海洋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等。

 

Tham Yee Jun 谭羽俊: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山大学 “逸仙学者计划” 优秀青年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广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自然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省部级项目,参与国自然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主要从事海洋大气化学、活性卤素化学、非均相化学、大气氧化性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5余篇,其中以以一作/通讯(含共同)论文16篇,包括NG、NC、PNAS、ACP等;以合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3篇。担任国际Surface Ocean-Lower Atmosphere Study(SOLAS)计划青年委员会、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委员、《Aeroso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的青年编辑;曾获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

 

李沁怡 Qinyi Li: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博导,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承担国自然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课题一项。主要从事大气化学、活性卤素化学、活性氮化学、大气环境模拟等研究,长期开展大气化学输送、气候化学耦合和地球系统等多尺度模式的研发,用于揭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成因、预测不同排放与气候情景下大气成分的未来变化。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发表15篇,包括NSR 2篇、NC 3篇、PNAS 1篇;以合作者在Nature,NSR,NC,NCC,NG,PNAS和SA发表15篇。论文总引用1500余次,H指数23。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研发模块已被WRF-Chem官方收录。